南煙大吃一驚,抬頭看向他。
祝烽的眼睛也微微的瞇了一下,眼風(fēng)中透出了一絲危險的光。
在眾人驚愕的神情中,祝煊朗聲說道:"皇上讓臣弟運(yùn)送大祀壇的東西到北平,其實臣弟就已經(jīng)等待著,等待著這一天了,讓那個匠人將鑰匙準(zhǔn)備好,就是為了以防萬一。"
"……"
"只是沒想到,真的出現(xiàn)了這個萬一。"
"……"
他一邊說,一邊淡淡的笑著,伸手從袖子里拿出了一把鑰匙,高舉起來,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南煙咬緊了牙。
沒想到,他還留了這一手。
這個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就在這時,人群中響起了一個有些熟悉的聲音,沉聲道:"寧王殿下,你為何一直想要拿出皇上的玉碟"
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站在群臣之首的定國公,吳應(yīng)求!
一看到他說話,周圍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
要知道,雖然寧王作為皇帝的兄弟,而且最近得到了親王尹京的身份,已經(jīng)全勤天下,但定國公,他的勢力也不容小覷,更何況,歷經(jīng)三朝,他在朝中的人脈經(jīng)營,比起寧王,要深厚得多。
他一開口,寧王都皺了一下眉頭。
定國公道:"這件事,記也可,不記也可,但老臣看寧王殿下,似乎用心并不在將這件事記錄在案上吧。"
"……"
他一句話,就直擊中了祝煊的內(nèi)心。
南煙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倒是他站出來,為祝烽說話。
不過,也并不難理解。
雖然在后宮,自己跟吳菀不對付,甚至在自己的冊封之事上,定國公也耍了不少的手段,但那都只是后宮的小事。
而現(xiàn)在,是前朝大事。
不管是營建北平,還是遷都,在這些大事上,定國公并沒有跟祝烽背道而馳的意思,反倒一直在幫他。
他們的利益,還是一致的。
所以這個時候,他必須要出來,站在祝烽的這一邊。
而定國公突然一站出來,也的確讓祝煊有些手足無措。
他遲疑了一下,立刻微笑著說道:"國公這話,讓本王有些不解。"
"……"
"本王只是為了皇上著想。"
"……"
"將這樣的大事記載下來,千秋萬代的傳頌,有何不可"
"若真是為了皇上著想,今天的祭祀大典已經(jīng)完畢,糾結(jié)在玉碟這種小事上,似乎,并不妥當(dāng)。"
"……"
"王爺,老臣勸你,以大局為重!"
他最后幾個字,已經(jīng)說得非常的重了。
站在祝煊身后的幾個官員,都有些按捺不住的要上前,而另一邊,吳應(yīng)求身后的兒子吳定,也上前了一步。
緊跟著,就是吳應(yīng)求的那些門生。
朝中兩股最大的勢力,一下子就在這一時刻,對峙上了。
氣氛,變得有些劍拔弩張了起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