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聶秋染便回了臨安城了,走時叮囑崔薇多看一些地,到時若有中意的,等他回來再一起商議。若是要在周圍種一些水果,自然是能在小灣村附近的那是最好,一來若是要多種植些水果,難免要請人照看著,免得有人過來偷摘,而若是遠了,崔薇也怕鞭長莫及,到時懶得照應。一邊請人留意著剛生產后的母羊,崔薇一邊則是趁著在洗衣裳時便開始聽小灣村的婦人們說閑話間透出的消息來。
只是母羊倒是好買,幾個月下來買了約有二十來頭,羊圈里裝不下了,崔薇逼不得已只得找人將羊圈擴大了些,幸虧院子是大的,就是多修幾個羊圈也不過是占些地方而已,但這樣一來每日擠奶等事情便忙碌了起來,崔敬平一個人在家里幾乎少有空閑的時間,而崔薇最近買地也有些不順,到了六月時,崔敬平的生日都過了,崔薇手里存了約有一百三十兩銀子了,本來以為若是沒法子便想要去租地時,誰料這個時候,村里的潘老爺卻是傳出要賣地的消息來!
潘家是小灣村里比較大戶的人家,并不是說每個潘家人都是有錢有勢的,只是在小灣村這一帶,姓潘的人家特別的多,又幾乎連在一起住,快占了小半個小灣村的地盤,這些潘家人多少都沾親帶故的有些關系,平日里雖然自家人間多少仍是有些齷齪,但若一致對外時又極為護短,因此小灣村的人大多都不愿意惹潘家的,就怕最后鬧起事來反倒要吃虧。這潘老爺便是潘家里最有錢的一戶。
不止是在潘家而已,這潘老爺在整個小灣村里都極有名,他是小灣村中有地最多的人家,也不知是從潘家哪一代流傳下來了,反正傳到潘老爺這一代幾乎小灣村里除了朝廷的地之外,剩余的幾乎都是他的,小灣村中好些人便是在租種著他的地,或是替他種地拿工錢過活的。這潘老爺是當初崔薇遇著養狗那家宋氏她男人的叔叔,雖然不是真正近親的,但兩家來往走動得也近,潘老爺想要賣地的事兒,便是宋氏洗衣裳時頭一個傳了出來。
崔薇當天正好去溪邊洗衣裳,便聽到宋氏跟幾個婦人在那兒閑聊著,一邊洗著衣裳,一邊便說起這潘老爺家的事情來。宋氏原本長相不差,嫁進潘家好幾年了,最開始時那潘大貪圖她容色,將她當成個眼睛珠似的,輕易不肯讓她干活兒,成婚這幾年了,就是再好的珍珠也看膩了,自然便成了魚目珠,洗衣煮飯的事也樣樣都要來,宋氏現在自然也加入了進溪邊洗衣裳的大組織,一邊拿了洗衣捶砸著衣裳,一邊就與旁人笑道:
"我家那叔叔,如今要賣地了,若是你們哪個家里有錢的,可得趕緊下手了,我們叔叔要賣的那地呀,離村子近不說,只得幾步路距離,而且關鍵還是上好的良田!"她這話一說出口,許多人頓時便動容了,有人停下了洗衣裳的動作,一邊有些吃驚道:"良田還離家近莫不是崔家隔壁不遠處直接連著到王大家那片吧"這婦人所說的王大家便是王寶學的家里頭,而崔家旁邊有塊地崔薇也是知道的,直接蔓延到了王大家那邊,種的全是應時的植物,而且收成還不錯,記憶中楊氏就很是羨慕那地方,認為地方肥沃,收成也好。
那塊地聽說也是潘老爺家的,這事兒許多人心里都清楚,若他要真賣的是那塊地,崔薇倒真的是有些心動了起來。
"可不是么不過可不止那一塊而已,除了那塊大的地之外,還得連隔壁的地一并賣了。"宋氏伸出濕漉漉的手理了理頭發,一邊臉上露出幾分自得之色來,看到眾婦人吃驚的表情,她好像賣的是自家的地一般,得意非凡:"那兩塊地不小,恐怕連起來得有七八畝了,你們若是有銀子,也盡管出手就是,保管虧不了!"
有婦人聽她承認了是崔家門邊直接延伸到王大家那邊的地,頓時都倒吸了兩口涼氣,有幾個聽她這樣說倒真是有些心動,盤算著不知道要多少錢才能買得下來,有人想著自己家存的銀子,便小心翼翼討好道:"宋家妹子,不知潘老爺這地若是連在一起賣,要多少銀子"r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