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在殿外等候,片刻后大監走了出來。
“馬明陽,沈仲夏,朱百靈,你三人隨我入殿。
”
沒有被喊到名字的人臉上都露出失望之色,同時也向那三人投去羨慕的目光。
入殿面圣者,乃前三甲!
也就是說這三人,將會是此次科舉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殿內,蘇云已經將此三人的文章都仔細研讀過。
沈仲夏,揚州沈家嫡子,都察院沈文之子。
此人頗有文學,自小出口成章,備受家族看重。
然他的文章,以燒餅為入口,食為天為引,拓展分析了國家和錢糧的關系,通篇辭藻華麗四通八穩,可在蘇云看來,都是一些空話而已。
朱百靈,世家之子,內閣次輔吳有承外甥。
他同樣是以食為入口,深度說明了萬民和食物以及國家的關系。
相比較之下,他在文中就提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在蘇云看來雖然有些稚嫩,不過要比沈仲夏好一些。
至于平民馬明陽,他的文章就讓蘇云有些驚訝了。
文章直接將燒餅比作一個國家,并將燒餅分解為芝麻,面,水。
面為主體,比作朝中百官,他們是組成國家的根基。
輔助的水則是百官家眷,雖然看不到水,可好面離不開水。
負責點綴,甚至是可有可無的芝麻,比作了皇帝。
而讓所有人都忽視的,烤燒餅的火,則是天下萬民。
整篇文章深入淺出描述了民,官,家眷,帝王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很有自己的見解,甚至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今朝廷貪腐,百官相互,導致民不聊生的情況。
然而此文卻冒著忤逆圣上的風險,足見他在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抱著捐軀的想法了。
“陛下,三人帶到了。
”
蘇云揮了揮手,王正平將兩個扣著蓋的碟子放在桌上。
三人都低著頭,不敢直視圣上。
從衣著上就能看出,馬明陽粗布麻衣,還有些破爛,另外兩人錦衣華服氣質不凡。
“你們三人的文章,朕比較喜歡。
”
一邊說著,王正平將蓋子打開。
兩個碟子,每個碟子上放著兩個燒餅,上面還寫著咸和甜。
“在朕看來,學識固然重要,不過朕更看重坦誠。
”
“朕的最后一個問題,是坦誠。
”
“你們說說,這燒餅,是甜口的好吃,還是咸口的好吃。
”
這個問題直接把三人都問蒙了。
在場的大臣也一臉問號,甚至周立庭臉上同樣有不解之色。
不問天下大事,不問六部三堂,不問名利江湖,竟然問起吃的?
“怎么都不作回答?”
“馬明陽,你先說。
”
馬明陽立馬跪在地上,有些顫抖地回答。
“回,回陛下,草民自,自幼家貧,沒吃過什么燒餅,以后為陛下效力,能吃到什么燒餅就愛吃什么燒餅。
”
“起來吧。
”
蘇云咧嘴一笑,看向另外兩人。
“你們呢?也自幼家貧?”
沈仲夏作揖道:“草民斗膽請問陛下,您愛吃什么口味的。
”
只見蘇云緩緩將手放在甜燒餅上,做出要拿的姿勢。
“咸的。
”沈仲夏立馬回答。
“甜的。
”朱百靈幾乎也同一時間回答。
聞,蘇云將手縮了回來,重新放在咸燒餅上。
與此同時兩人也同一時間改口。
“甜的。
”
“咸的。
”
蘇云將咸燒餅拿起來,說:“朕喜歡吃咸的,沈仲夏你說說,甜燒餅有什么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