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
“陛下,前方戰敗,為防止遼國反撲,應立刻撤軍。
”
“趙國賊心不死,若這個時候再發兵偷襲,我大周境內危險。
”
“請陛下下旨撤軍。
”
眾臣諫,蘇云面不改色道:“禮部侍郎,你好像很關心國家戰事啊。
”
“微臣惶恐,我大周戰事與每個子民息息相關。
”
如果說進的是兵部或者軍方的將軍,蘇云或許會仔細斟酌一下他們的建議。
可這些人不是禮部就是戶部,壓根跟打仗不著邊,不由讓其內心有些憤怒。
其實蘇云心中很清楚,這些進的都是后黨,昨夜長信殿傳出的書信內容雖然蘇云不知是什么,卻知道傳到了秦方手上,今日后黨就立馬想讓馮仲元班師。
其中的貓膩,蘇云怎么看不出來。
“周愛卿有何看法。
”
周立庭上前,行禮道:“陛下,臣也是剛剛得知消息,請容臣思量一番。
”
這君臣二人已經達成了隱晦的默契,蘇云擺了擺手。
“秦愛卿,吳愛卿?”
“陛下,臣覺得為大周國安考慮,退兵是比較明智的。
”
吳有承站出來說:“陛下,臣覺得此刻不能退兵。
”
“哦?說說你的想法。
”
一旁的周立庭立馬秒懂,皇帝的意思是不想撤兵。
“首先,此次傳來的雖是戰敗情報,然我軍并未受損,只是后撤。
”
“其次馮將軍被偷襲受傷,不宜此刻長途跋涉。
”
“最后一點,遼國正在跟我求和,事情尚未談妥卻偷襲,于理不容,正是我們反攻的機會,若此時讓前線撤軍,正中了他們的計策。
”
吳有承是馮黨,秦方是后黨,此二人的觀點不同皆在情理中。
兩個內閣次輔都發表了意見,其他人自然沒必要再諫。
接下來就是周立庭的時間了。
“陛下,臣剛才聽了所有大人的話,加上自己仔細思量,覺得此刻不宜退兵。
”
蘇云會心一笑,擺手道:“哦?理由呢?”
“正如吳大人所,是遼國在談判期間行刺是不仁在先,況且我相信馮將軍后撤并非懼敵,而是為了接下來的進攻,待到我軍再次壓境的時候,遼國可就沒有任何借口了。
”
下之意,若想求和,那就別想再討價還價了。
我要什么,你就必須得答應什么。
要不怎么說周立庭和蘇云配合默契呢,這句話說到了蘇云的內心所想。
遼國此舉偷襲,反而是幫了蘇云一個大忙。
當然前提是,馮仲元能頂得住前線壓力。
“就依周愛卿所。
”
“陛下……”
“讓大軍繼續進攻,退朝!”
秦方還欲開口,蘇云直接起身朝內堂走去。
此番上朝,君臣都不是很順心。
后黨不順心,是因為自己的提議沒有被采納。
而蘇云不順心,則是發現世族對朝廷的影響還是十分大的。
這才打了一場敗仗而已,而且還是馮仲元被偷襲被破后撤,大軍并未收到損傷的情況下,就有這么多人急著跳出來要求撤軍,接下來就是要治馮仲元的罪了。
“陛下,今夜的牌子。
”
此時剛好大監詢問,蘇云揉揉鼻子說:“寧云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