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受著新的坦克給他帶來的舒適感:交錯式負重輪雖然對后勤保障來說并不怎么友好,但是它對于整個坦克車組成員來說,那就是神器。
如果單純討論舒適性的話,這種交錯式負重輪可能要比現代坦克更優越。只不過取舍其他性能之后,類似的設計被完全舍棄了。
唐陌的想法其實和德國設計師思路差不多:他準備用唐國本身就領先的工業能力,將這種領先賦予到所有前線的戰士身上。
豹式坦克就是這種思路的杰出作品:它在坦克的下一代技術誕生之前,本身就是最好最強大的存在。
比起綜合性能來,它要比同時代的所有其他坦克都更勝一籌,哪怕是最大名鼎鼎的-34坦克,在各項指標上也完全無法比擬豹式坦克。
寬大的履帶加上交錯式負重輪,讓豹式坦克在跨越障礙的時候車體非常穩定,幾乎沒有顛簸。
這讓豹式坦克在行進間進行瞄準與裝填都成為了可能,短促停車射擊戰術能夠讓豹式坦克在很短的交戰過程中打出足夠多的炮彈。
與此同時,它寬大的車體可以攜帶80發炮彈,這個數量與4號坦克相當,因此豹式坦克并沒有因為炮彈增大而犧牲持續作戰能力。
不過對于炮長和裝填手來說,這種全新的坦克也不是沒有缺點:為了增加坦克的防護能力,炮塔側面供他們出入的艙門被取消了。
所以他們無法在行進途中把頭和上半身探出車外,也享受不到外面的景象了。通風肯定差了不少,不過他們側面的裝甲厚度,也不是4號坦克可以比擬的。
同時直接被取消的還有駕駛員前面的觀察窗,取而代之的是潛望鏡——這直接增強了車體首上裝甲的防御能力,不過也確實影響了駕駛員在行軍時候的駕駛體驗。
替代的辦法是平時升高駕駛員的座位,讓他們可以把腦袋探出車體直接駕駛坦克。
缺點也不是沒有,如果趕上前些日子的陰雨天,駕駛坦克的操作就要麻煩許多。
總之,這是一次有舍有得的交換,炮長和裝填手失去了通風,換來了更好的防護和更強勁的火炮,駕駛員和無電線操作員也同樣獲得了更堅固的裝甲。
車長最舒服,所以劉國柱的體驗是最爽的,他可以露出半個身子,觀看著路過的還冒著濃煙的村莊。
這是一個大華的小村落,沒有幾棟房子,房子后面堆著稻草,已經被推倒了半截的籬笆外面是一些無人問津的耕地,唐軍的士兵占領了這里,村民們已經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很快這里就會變成戰場。”駕駛員看到不遠處的空地,還有一架不知道何時被擊落墜毀在這里的駱駝雙翼戰斗機。
看機身上白色的五角星涂裝,顯然這是一架大華帝國的戰斗機,看飛機的損壞情況,駕駛員很可能是負傷而不是陣亡了。
唐軍的部隊開進到這里的時候,并沒有遇到大華部隊的抵抗,對方很快撤離了這里,甚至都沒有放一把火再走。
“是啊!營部那邊的消息,附近發現了大華部隊的裝甲部隊,不然我們也不至于被派到這里來。”劉國柱按著通話器對自己的駕駛員說道。
因為更換了更可靠的設計,車體內的通信器質量相當不錯,通話的噪音不算打,聲音也相當的清晰。
炮塔內的裝填手只能悲劇的聽著自己的車長還有駕駛員聊天,因為現在他根本沒有地方看一眼外面的世界。
隔著火炮的炮室,另一邊的炮長至少還可以用瞄準鏡看一看遠處的景象,可比起過去來,他的視野也真的不能用好來形容。
豹式坦克改裝的柴油發動機歡快的咆哮著,驅動著坦克平穩的越過了前方的障礙物。
村子里,一隊大唐擲彈兵正聚在一起交談。為首的指揮官指著遠處的一些地點,與士兵們一起商量著一會兒該如何在這里搭建陣地。
一輛卡車停在村子后面,還可以看到掩護這輛卡車的113型裝甲車。那輛裝甲車上只安裝了一挺機槍,顯得憨態可掬沒什么殺傷力。
“就我們一輛坦克過來,是不是有點兒太少了。”炮長端詳著自己瞄準鏡前方的空地,終于開口問了一句。
劉國柱倒是不以為意:“排里其他的坦克在側翼,我們只需要擋住試圖進入村莊的敵人就可以了,沒什么問題!這里地勢對我們有利。”
他們故意選擇了在這里布置防線,就是因為這里的地勢比較狹窄:南面是山地,敵軍的坦克是沒有辦法展開的,如果對方只用步兵進攻,唐軍的擲彈兵會把他們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