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盈道:“轉手給公社,我們公社雜貨店向他們下的單,他們不是賣給個人,而是賣給集體。”
好了,沒有任何瑕疵了!
私人賣給私人東西是投機倒把,還沒聽說私人賣給集體東西叫投機倒把呢!
李方連連點頭,腦子里的思路也清晰了,如果這種雜貨店多一些,老百姓的生活能更方便一些,經濟也能更好一些。
方盈趁他不注意飛快斜睨他一眼,你聽聽就得了,真操作起來?全國開不起來幾家!
她盯了沉思的李方幾秒,決定再賣他個人情。
“當然我們雜貨店這個模式,別人不好模仿,一來沒人認識這么多司機,二來控制不好貨物的品質、種類、數量,如果不能照單全收,下次就沒有司機給捎帶了,三來場地的問題.....”
她吧啦吧啦挑了一堆毛病出來,各個都無解。
當然是別人無解她有解。
司機,她認識。照單全收?她有錢。場地,準備好了。客源?偌大的京城,會有人慕名而來的。
光每天奔著飯店來的那些城里食客吧,走的時候不買點什么東西嗎?
李方又贊嘆又失望,別人復制不了的模式就沒意思了。
方盈笑道:“其實是我嘴饞,想吃點天南海北沒吃過的東西,所以才拜托司機師傅們幫我捎帶東西,后來才有了靈感。
“一開始我的想法是在飯店旁邊蓋一個大棚,支起一些固定的攤位,租賃給附近的農戶,他們有什么東西就拿過來賣,想自己賣就自己賣,不想自己賣就賣給我們,我們出幾個人固定擺攤賣....
“就是個農貿大市場,投資少、自由度高、靈活,也能解決一些問題?!?
現在城里有菜市場、菜店、副食品商店,但是都是國有的。
城郊有各種專門種植蔬菜的“菜社”,戶口本上還有一種“菜農”,專門種菜賣給菜庫,菜庫再統一分配給各個菜市場、菜店。
總之就是沒有普通農民什么事,他們想把自己家吃不完的豆角子換錢,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