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幾個肱骨大臣,正準備說服首輔,一同進宮見靖安帝時,宮里終于傳出了消息。
靖安帝要在太廟舉行祭祀之禮。
第二日,靖安帝身穿冕服,率百官來太廟祭祀。
百官一頭霧水,今日并非是皇上的生辰,清明節,歷代皇帝的忌辰,不清楚靖安帝為什么要來太廟祭祀。
靖安帝并沒有給百官解惑,站在太廟外面,抬頭看著九龍貼金的牌匾上,筆墨鋒利的“太廟”二字。
他邁著沉穩的步子進了前殿,先祖的神位己經從中殿,移到了前殿。
靖安帝先祭拜了先祖,站在了元榮皇后的神牌面前。
眼尖的大臣,一眼看見元榮皇后的神牌后面,還放著一塊牌位。
眾所周知,入太廟的只有歷代帝王,以及歷代帝王的原配皇后,可以升祔太廟。
除此之外,便只有有功之臣,才有資格供進太廟。
顯然,元榮皇后神牌后的牌位,有違祖制了。
前列的大臣,皺緊眉頭,不等他們開口,便聽到靖安帝發問了。
“諸位愛卿可曾聽聞過,朕在北齊為質?又可曾知道朕是怎么回到大周?”
靖安帝轉過身來,面向百官。
百官一怔,在場的人,十分清楚靖安帝不受先帝待見,方才被送到北齊為質十余年。
至于靖安帝是如何回到大周,他們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國公爺在大周邊城,一路護送靖安帝回到京城。
“當年朕身為大周的皇子,為了大周的百姓與社稷,與皇妹一起去北齊為質,促進兩國和平交好,讓百姓免受戰火之苦
“北齊背信棄義,撕'毀了兩國的盟約,不但繼續出兵征伐大周,還欺辱朕,迫害朕
“若非是皇妹舍身相救,朕早己死在北齊的權貴手里,不會活著回到大周
說到這里,靖安帝眼睛通紅,“朕之所以有今日,全是因為皇妹的犧牲。也是因為她的大義,才換來大周如今的強盛
百官驚愕地看向靖安帝,完全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內情。
靖安帝握緊了拳頭:“皇妹見識到北齊人兇狠殘忍的手段,讓朕一定要活著回到大周,守護住大周的國土,讓大周變得強盛
“如此一來,北齊不敢再犯大周,朕的子民們,不必流離失所,餓殍遍野
“大周的男兒也不必離開妻兒,奔赴戰場,為國捐軀。老弱婦孺們,不必承受失去兒子,失去丈夫,失去父親的悲慟
“今時今日,朕和將士們守護住了大周的國土,寸土不失,讓北齊敗北
百官聽到靖安帝的話,內心深受震動。
尤其是武將,每家每戶都有兒郎戰死在沙場,內心生出對北齊強烈的恨意,恨不得踏平了北齊,報仇雪恨!
“北齊戰敗,想要與大周修好,朕不忍心再起戰火,讓百姓陷入水火之中,便答應北齊求和。他們竟然不知悔改,在大周的國土上,便敢造謠生事,傳出趙侍讀是朕的子嗣,試圖引發大周的內亂,再趁勢攻打大周
靖安帝從元榮皇后的神牌后,緩緩拿起靈位,然后悲憤地說:“他們當年對儀貞的所作所為,有什么資格在大周肆意妄為?”
百官看到靈位的一剎那,神色愕然。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