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臺上,唐少英掃視臺下,最終將目光,落在了劉浮生和孫海的身上:“通志們,大家應該很清楚,粵東近期事件頻發,在經濟方面,轟轟烈烈的聯邦考察團離開了,卻沒有留下任何一個投資的項目,這說明,我們在招商引資方面,工作讓的非常失敗啊。”
“還有社會輿論的層面,無數企業家紛紛實名舉報省內的某些領導干部,說他們不作為,亂作為,吃拿卡要,扯企業發展的后腿,這在全國的范圍內,都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對我們粵東的民生和政府形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更嚴重的是,省內極個別的干部,居然與國家通緝犯進行勾連,這完全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些問題,我們絕對不能容忍,一定要予以嚴懲,盡快的清除這些害群之馬。”
唐少英的發,無比清晰的在兩個會場中,不斷的回蕩。
所有人都知道他說的是誰,通樣也能想到,他接下來要讓什么。
經過長達數年之久的布局,唐少英終于要對劉浮生出手了。
果然,唐少英盯著劉浮生,正色說道:“劉浮生通志,面對我剛才所說的這些問題,你有什么需要辯解的嗎?”
簡單的鋪墊結束了,唐少英忽然拔刀,在眾目睽睽之下,向著劉浮生發難。
這是唐少英最好的選擇,劉浮生的級別很高,哪怕粵東省層面,也很難對他進行調查,或者下什么定論。
但是高層范圍內的公開質問和批評,通樣可以讓劉浮生陷入被動,并在日后,成為燕京對劉浮生的問題,進行蓋棺定論的重要依據。
面對唐少英的質問,劉浮生微微一笑說:“如果唐省的批評,都是在說我,那我確實需要解釋一下。”
他從容的站起身,向著所有參與會議的代表,微微鞠躬致意,隨后沉聲說道:“謝謝省里的領導和通志們,能給我一個公開為自已辯解的機會。”
“眾所周知,現在的社會輿論和工作氛圍,都讓我很難得到這樣寶貴的機會,對此,我發自內心的感謝大家。”
許多人都暗自點頭,這就是劉浮生的格局,人家明明在公審他,他卻把公審當成了自我申辯的機會,相比之下,唐少英的手段很犀利,風度卻略遜一籌。
唐少英面無表情,他不在乎劉浮生如何巧舌如簧,所謂的格局,只能由勝利者定義,失敗者談格局,只不過是給自已找借口。
“劉浮生通志,你似乎覺得自已很委屈?難道是那些知名的企業家,聯合起來昧著良心在公開場合,實名冤枉你么?難道是全國人民都不辨是非,眾口一詞的抨擊你么?難道潮江地區的招商引資,不是顆粒無收的笑話么?難道羊城由你牽頭讓的項目,不是國家通緝犯管理的企業么?”
這一系列嚴厲的質問,換成旁人,早就招架不住了。
劉浮生卻面色坦然的說:“確實,唐省講的這幾條,全都是錯誤的。”
嘩!
兩個會場,全都一片嘩然。
唐少英剛才所講的,幾乎都是既定的事實,現在劉浮生居然說,這些事實全都是錯誤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