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吃月餅。
每個大夏人都不會陌生。
這玩意掐指一算。
也吃了有差不多幾千年了。
但吃的久不僅說明味道還行,還意味著——花樣巨多!
在吃完最后一頓南瓜的第二天。
唐磊蹲在后廚,看著堆積如山的食材,問葉蓮娜。
“小葉,想吃啥形狀的月餅啊?選擇困難了。”
葉蓮娜掏出小本本準備點菜:“都有啥啊?”
“粗略一分的話,大概有蘇式,廣式,京式,還有個潮式的,以及一些小眾的。”
唐磊找了個筆給她畫圖解釋。
其實大夏最常吃的也就是蘇式和廣式。
這兩個特別好分,看皮兒就行。
圓圓千層酥掉皮兒的,就是蘇式。
用的就是油酥手法,唐磊之前做一些點心也揉過。
這月餅相比其他有個特點。
全程是不用模具的,全靠手打。目前做的最好的在蘇州稻香村。
廣式則是面粉堿水包的油皮。
形狀規整,上頭用模子印花。
看著好看,精巧,軟而不松,香甜還有點而韌。
也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一種。
無他,就是一個美觀上檔次。
好不好吃不說,盒子包裝是大頭!
唐磊記得他來之前,大夏已經開發出了梳妝臺盒,紙雕月餅盒。
尤其那個紙雕,打開來自動疊出層層彩云,明月和山水,還特么會亮燈!
成功讓唐磊斥巨資買了,然后把餅掏給小孩了,只留了盒。
“今年應該已經出到帶音樂款了吧。”
他感嘆道:“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來個噴水噴霧的,最好帶條龍……”
葉蓮娜:“唐哥你好像跟我講過的那個什么買盒子還珠子……”
唐磊輕咳一聲:“那畢竟是龍么!”
“繼續繼續。”
“再說京式月餅哈。”
“京爺的餅呢,就是純正的北方小吃,他們中秋拜的也不太一樣。”
大部分地區拜嫦娥拜月,京都拜的卻是兔兒爺。
傳說曾經京都有疫,嫦娥令兔爺下凡發藥。
這藥有紅白之分,京都的月餅于是就叫自來白,自來紅。
“這個餅別的好說,有一點很有意思,就是沒烤之前,都是白面。”
“但做出來之后,自來紅上就會多一輪紅圈。”
“而且京爺條件好么,喜歡用麻油做餅,比起葷油,又多一種濃香。”
也是因為這得天獨厚的條件。
京式餅除了這倆傳到現在之外,還有一個少不了的隱藏款:宮廷餅!
那會的葷油和酒都能做的很清,糖的純度卻不高。
所以京都廚子專門為上供進宮發明了一種做法,名叫“提漿月餅”。
也就是在熬出糖稀后,把油和蛋白液混進去靜止。
達到油不上浮,漿不下沉,讓糖汁清澈無雜味。
不過后世白砂糖的純度大大提高,這種做法也就少了。
這三種流傳于世的說完了,就到了最少人知道的一個月餅派系。
“潮式月餅”。
這個流派起源就在愛吃牛肉火鍋那地兒。
可能是因為和廣式離得不遠,經常會把他倆算一家人。
但實際上這倆從外觀到內核都差得遠。
首先,潮式月餅也叫朥餅,朥,動物脂肪,也就是通俗說的油。
這名字就說明了,這一款也是酥油餅。
而且相當重油重糖。
外地人單吃可能會覺得甜膩,但別忘了,這塊地兒就沒人不喝茶的!
所以這是一款配茶吃的月餅,越重口越好。
內餡上,也是相當放飛自我。
像廣式月餅,內餡主要是兩種。
一個是蓮香樓首創,鼎鼎大名的蓮蓉餡!配上各種蛋黃啦椰蓉啦,全國各地都挺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