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全篇都學了,還是只學了一段?”
大郎到底是個孩子,沒那么深的心思,脫口回道:“都學了。”
葉蘭舟不動聲色地問:“還學了什么?”
“《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還有……”
說到這兒,大郎終于意識到自己說多了,訕訕地住了口。
葉蘭舟一聽這話,心里頓時有底了。
孩子們之前一定讀過書,而且不是上的學堂,是家里請的先生。
好家伙,大戶人家出來的啊!
可惜,如今成了落魄子弟,憋屈在窮山村受苦受累。
葉蘭舟回屋去找了幾本書,《孝經》、《論語》、《詩三百》等,一股腦兒丟進大郎懷里。
“喏,這幾本書你們拿去讀,有不認識的字就來問我。筆墨紙硯也給你們準備好了,每天寫一篇字,晚飯前我要檢查的,寫不好不許吃晚飯。”
孩子們捧著書,欣喜若狂,那一雙雙烏溜溜的圓眼珠,迸出求知若渴的光。
葉蘭舟心里更加有數,這幾個孩子的來歷,絕對不簡單。
她把《三字經》塞給三郎,讓他負責教會四郎,也是存了讓他溫習的念頭。
孩子們捧著書去陽光溫暖處讀,葉蘭舟則伸了個懶腰,躲回屋補覺去。bgee.
下午,福嫂子來了,灰頭土臉地抱怨,說忙活了大半晌,就撿著兩顆蛋,一條魚都沒抓到。
“蘭舟妹子,我就說嘛,不能讓旁人知道,現在你猜怎么著?全村男女老少都去抓魚撿蛋去了!”
葉蘭舟早就料到會是這個結果,只敷衍地嗯了兩聲。
“你有漁網,能抓到。他們沒網,就想了個損招,要把河截斷,水放干。這一下還不把魚全部撈干凈了?那以后可咋辦?”
福嫂子愁眉苦臉,仿佛抓的是她家的魚。
葉蘭舟淡然自若道:“現在年景不好,真要是撈到魚,大家分了也好,一年到頭吃不上一口肉,能吃上魚也好解解饞。”
福嫂子長吁短嘆,臉跟苦瓜似的。
“好了,嫂子,別念叨了,你要是不忙,就來幫我把院子里的菜澆澆水,這么多天沒下雨,地都干裂了。”
福嫂子連忙擼袖子,打水,澆菜。
“蘭舟,你這種的什么菜呀?長得可真快,這才幾天,都長這么高了。”
“嫂子,你要種不?我這兒還有些種子,你要種就拿去。”
“哎,好,我少種點看看。”
傍晚,家和家樂滿頭大汗地跑過來,氣喘吁吁地匯報進度。
“他們把河上下游都攔起來了,說要往下游放水,這會兒大家伙都還在干活,連飯都不吃了。”
葉蘭舟聽得好笑,心里暗想,把水放干,興許也能撈到幾條小魚。
算了,看在鄉親們這么辛苦的份上,她就往河里放幾條大魚,也讓他們高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