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她嫁給太子不久,鎮北侯也是接了任務出京,具體的情況她不清楚,只是那次回來以后皇帝對她爹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之后逐漸削弱鎮北侯府的勢力,除了侯府親兵,數十萬的北府軍被慢慢收回,也是從這時候開始,鎮北侯府由盛轉衰。
寧衿從太子口中聽到的只片語中大概推斷出了事情的雛形——
大概就是這次支援北疆的途中鎮北侯經過了宣王和武安王的封地,不知道什么原因,大軍在永嘉關耽擱了時間,北疆的戰士沒能等來及時支援,硬生生多撐了兩天一夜,導致傷亡慘重。
后面雖然也趕上了支援,但是枉死的士兵們已經回不來,駐守的林將軍大怒,一道奏折秘密上京,奏折內容大概就是鎮北侯有謀反之意云云,故意耽誤軍情。
再仔細的寧衿就不了解了,只是現在想想,她爹絕對是不可能謀反的,那么問題就出在永嘉關耽擱的這兩天一夜。
這兩天一夜究竟發生了什么?她爹是不是中了什么圈套?同宣王或是武安王又有沒有什么關系?
寧衿皺起了眉:“爹爹是從武安王的封地領兵?”
上京到北疆千里迢迢,而離北疆最近的是武安王所在的崇州,有三萬北府軍駐扎在那,一般情況下,鎮北侯帶回上京五萬的兵力,其余的駐扎在沿途各州,由他手下的副將看管。
這回支援只要崇州那三萬兵就足夠。
鎮北侯已經上了馬,聞有些意外,沒想到她平日里還了解這些:“對。”
大軍行進速度慢,除非是邊關實在撐不住,否則領兵支援優先選擇沿途的軍營,他一個人,日夜兼程五天五夜就能趕到崇州。
“爹爹,經過永嘉關的時候小心些。”寧衿不能直接說小心武安王或者是宣王,因為她也不確定到底是誰有問題,只能說一個確定會出事的地方。
“永嘉關易守難攻,居天然之險,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很容易出事。”她說:“爹爹,這兩位王爺在封地多年,最好......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