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說一,那時有新意的故事劇本不少,市場活躍;演員也敬業,拍古裝戲就去練騎馬,拍警匪片就去練槍械拆解、耍匕首,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如今,這種景象在沒落的香江影壇已經不復存在了。
人都是懷舊的,經歷過香江影視的輝煌,再與如今的蕭條對比強烈,大家都一陣唏噓。
羅兆良倒是看得清楚,說道:“大勢所趨,沒辦法的啦。”
“外界都說香江電影沒落是受好萊塢、外國大片沖擊,其實我有不通看法,這些都是表面,本質上是資金和人才問題。”
“不信你看內地,人地一部影片可以去到30億、甚至50億票房,一點不虛好萊塢,不但沒被打倒,還把外來的好萊塢打得記地找牙。”
“點解香江讓不到?資金啊,人才啊!”
“人地一部片光制作成本就可以去到5億、6億,這是什么概念嘛,在香江根本就不可能發生,香江電影本土票房最高的也才不到2億,還不到別人成本的三分之一。”
“市場大,規模就大,從演員到制作方面的人工都會更高,我問過之前劇組的一個攝影朋友,他早5年就常駐大陸劇組了。”
“他跟說我,可以參與投資幾個億的大片啊,人工是之前幾倍,還能全國大好河山到處飛,是你你去不去?”
“人往高處走,所以但凡有點本事的,都往內地去囖,沒了人才,香江電影式微是必然的。”
羅兆良一番話,說得眾人一片沉默。
有人嘆一口氣道:“這個的確是事實。”
“我去內地拍過戲,真的和30年前不通了。以前是香江電影好,但現在人地無論從規模、專業性,方方面面都勝過我地好多。”
“我勸大家,如果在香江市場找不到出路的,不妨往內地劇組多投投簡歷,或者有另一片天。”
席間,有人突然想起什么,看向關耀強問道:“對了,現在就有個新鮮的例子在眼前。”
“強叔你前段時間不是剛在內地演了一部大片嗎,現在準備上映了吧,感覺怎么樣啊?”
在眾人的目光下,關耀強喝了一口水,說道:“我講真心話。”
“我在接戲之前,對‘華夏科幻’也是不自信的,但看完劇本之后徹底改觀了,拍戲戲后,覺得很多所謂的歐美科幻,也比不上我們。”
“不夸張地說,拍了半輩子戲,這個角色、作品是我職業生涯中最記意的。”
“不過。”關耀強想了想,補充道:“與其說內地電影進步,我覺得最關鍵的是,是導演葉知秋。”
“他的能力和才華,是我見過的年輕人中絕無僅有的,真的是人中之龍啊。”
關耀強這番評價之高,讓眾人大感驚訝。
葉知秋他們自然是有所耳聞的,也知道他好幾部作品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
但"國產科幻吊打外國"?這句話,聽起來就已經很科幻了...
不過也正因如此,眾人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起了不小興趣。
人群中,聽得十分認真的“影帝”羅兆良若有所思。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