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要彩禮的,甚至是裸,婚都要嫁過來的女子,想要婚后被婆家人高看,認真對待那是不可能的。
從二房回到家后,李鳳蘭忍不住感嘆:“招財媳婦和富貴媳婦大過年的當著外人都能掐架,平常指不定怎么斗呢。”
林春曉宛然一笑:“我二嬸子對兩個媳婦明顯區別對待,就算現在不掐,那也早晚會出事兒。”
李鳳蘭深以為然:“你二嬸子做婆婆不能一碗水端平,就跟當年你奶奶一樣,甚至比她還厲害。你奶奶不待見我,是因為我是二婚的,也沒給她生孫子。不過當年娶我和娶你二嬸子的彩禮都差不多。”
林春曉道:“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是作為家長還得做到盡量一碗水端平。我親奶奶就做的挺好,三個兒媳婦一樣對待,所以我娘和我兩個嬸子才相處融洽。我娘對我大嫂也好,將來我三嫂進門了,我相信我娘肯定能把水盡量端平的。”
李鳳蘭到沒覺得林春曉是在自夸:“親家母的確是個明白人,我雖然沒有和你親奶奶打過交到,但從我嫁過來到現在就沒咋聽到有人說她老人家的不是,哎!可惜她走的太早了。”
林春曉:“可不是嘛,我奶奶和咱家老太婆歲數差不離,可我奶奶那么好的人卻走的那么早,老太婆那么能作妖,卻這么能活,真是好人不償命,禍害活千年。”
婆媳倆感慨了一番,然后就繼續帶著秦秀英,秦秀梅出去拜年。
秦滿福不愛拜年,串門,除了去二房給母親拜年外,他幾乎不愿意去別處,所以他就留下看家。
林春曉她們才走沒一會兒,家里就來了拜年的。
來的不是左鄰右舍,而是陳招娣一家。
如果沒有林春曉這層關系,秦陳兩家是不可能有啥交集的,就是路上碰到也未必說話。
林春曉重新回了秦家,孫書芬就領著丈夫,和女兒,兒子過來拜年。
說好聽點兒是拜年,其實就是來蹭吃蹭喝的。
哪怕家里再困難,大多數人家在年前都會買點兒瓜子或者硬糖,或者把自己種的葵花籽用鹽炒成瓜子,年初一的時候擺在桌上招呼來拜年的客人。
大家也都體諒各家的不容易,面對擺在眼前的瓜子,硬糖啥的,都是象征性的拿一點兒。
孫書芬一家子卻實在的很,他們一家子拜年拜到誰家,誰家的吃喝那都是要遭遇“洗劫”的。
他們就跟“小,鬼,子”進村兒似的,走到哪兒,掃到哪兒。